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

擇木而棲(中):為什麼移居台灣?

為什麼選擇台灣?


台灣,又稱為「福爾摩莎」(Formosa),一個位於亞熱帶氣候區的海島,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,北臨日本,南鄰菲律賓。島上既住著源於南島語系各族群的原住民,更兼容閩南、客家等中國各省居民,社會呈現多元並立、兼容並蓄的面貌。台灣在十七世紀曾經歷荷蘭和西班牙的管治,及後又成為日本的殖民地,在日本殖民管治的50年間,為台灣奠定現代化的基礎。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,推行多項經濟建設,加上台灣人的努力,在二十世紀後半期締造了「經濟奇蹟」,使台灣公共建設完善、工商科技發達、通訊運輸系統便利,而且島內物產豐盛、自給自足,讓台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。此外,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,台灣經歷了政治民主化的過程,成為屹立世界的民主共和國之一。

以上種種,都不是我們一家移居台灣的原因。事實上,選擇移居台灣,除了申請居留手續較為簡單外(我自己本身曾在台灣留學),更重要是台灣同時具備跟香港相似和相異的特質。

台灣與香港有不少相似之處,例如:兩地都曾受到外國的殖民管治,在近現代又深受中國影響,目前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,族群皆以華人為主,文化習俗類同,兩地居民都使用正體中文字,對民主、自由、公義的看法較為接近。這些相似之處,使香港人相對較容易適應台灣生活。

台灣跟香港相異之處,在於台灣的前景較為樂觀。香港的沉淪源於中共暴政,要解決香港的困局,唯有「推翻中共」、「獨立建國」。香港雖然有不少政客、社運分子聲稱自己支持本土,他們卻視港獨為忌諱,加上中共的打壓,在目前的形勢下,「獨立」始終難以成為香港社會的主流思想。反觀,台灣多項民調皆指出,台灣人自認是「中國人」的少之又少,絕大多數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,並珍視自己的身分文化,更有近六成台灣人傾向台灣獨立,「獨立」的呼聲可以如空氣般自然存在,最大的分歧只是「華獨」與「台獨」之爭。事實上,當香港無力抗拒中共侵蝕,部分港人更對此甘之如飴,台灣人卻普遍存在抗拒中共的意識。例如:2014年3月爆發的太陽花學運,即源於台灣人憂慮馬英九政府推動的「兩岸經濟一體化」,會使中共憑藉其經濟力量,干預台灣的政治自主,侵蝕台灣的核心價值。為此,普遍台灣人皆拒絕過度依賴中國,例如:蔡英文總統提出的「新南向政策」,即旨在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,這有助中共肆虐香港的悲劇不致在台灣重演。

更重要的,是台灣經過各種社會運動、無數民主志士前仆後繼努力爭取,終於自上世紀九十年代,使台灣的政治與社會逐漸民主化及本土化。上至總統,下至鄉長、里長,以至各級議會,皆全面實施普選。在選舉壓力下,政治人物必須優先維護台灣本土利益,否則只會像國民黨在2016年的總統和立委選舉般慘敗,遭受選民的唾棄,台灣民眾則可以透過選票向中共表達「SAY NO」的信息。此外,台灣除了擁有自己的人民與領土,更有自己的政治制度、法律、政府、軍隊,並在稅收、入出境等方面的擁有自主能力,這些政治現實使台灣具備香港所缺乏的「獨立」環境,更使台灣在中共的陰霾籠罩下仍然得以掙扎求存,免受牠的吞噬。

中共會武力犯台?


由於台灣民眾普遍有獨立的意識,必然有人認為中共早晚會對台動武,為此對台灣未來的安全抱有懷疑。誠然,這個想法有其道理,畢竟自1949年以來,中共一直沒有放棄以武力吞併台灣,使中共對台動武成為台灣揮之不去夢魘。不過,在過去六十多年,中共除了在建國初年對台灣外島的零星攻勢,以及九十年代企圖以軍事演習影響台灣大選外,海峽兩岸大致保持和平。究其原因,乃中共的內外政局均不利於對台動武。

在中國,無論是利益分配、國力發展、維穩開支等,皆有賴於經濟發展,中共為了維持牠的統治,只能視發展經濟為其當前首要任務。自改革開放後,台灣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。貿然對台動武,除影響外國投資,更會令台商撤離中國,勢必引致大量失業,既波及中國的經濟發展,更會引發社會矛盾,隨時爆發衝突。而且,中國近年逐漸失去經濟優勢,產能過剩,經濟增長趨緩,工潮湧現,對台動武只會使經濟問題雪上加霜;為了維持中共的統治,解決經濟危機才是牠的當前急務。

何況,中共內部一直權鬥激烈。就目前中國政局而言,習近平的集權和個人崇拜,已經引起不少人的強烈不滿,他假借反貪肅清政敵異己,更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,即使他的地位暫時不受威脅,一旦中國的民怨、民憤逼向臨界點,勢必令中共分裂,影響中國政局。所謂的臨界點,可以是經濟崩潰,也可以是侵台戰況不利。更遑論還有疆獨、藏獨,以至各地的民眾抗議和暴動層出不窮。除了內部問題,中共對外還要應付與各國的邊界糾紛、南海爭議、東海危機、釣魚台問題、北韓問題、TPP的「經濟圍堵」等。可見,中國面對的問題已經夠多夠大了,如此國內外形勢實在不利中共武力犯台。

中共對台動武,必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帶來巨大衝擊,對中共而言代價實在太大。然而,中共也有可能出於自身考慮,例如:為消弭中共內部惡鬥,不顧一切侵犯台灣(或挑起其他外部糾紛),使槍口一致向外。不過,解放軍的勝算高嗎?國軍是否真的不堪一擊?台灣又是否只能孤軍作戰?

誠然,兩岸軍力差距不斷擴大,解放軍的戰力既不可輕忽,但也不必高估。畢竟解放軍對上一次作戰已經是1979年的入侵越南戰爭,中共在那次戰爭沒有取得任何成果,反而損兵折將,只能無功而還。現在又有誰知道解放軍是否具備發動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的能力?!事實上,地球上具有實戰經驗的軍隊,似乎除了美軍和俄軍,就只有ISIS了。所以,不必對解放軍過於恐懼,更別低估台灣國軍的實力、島嶼防禦的優勢和台灣人守護鄉土的決心。更何況,中共要武力侵台,還要考慮美國因素。對美國而言,台灣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,唯有兩岸維持現狀,才符合美國的利益。所以,美國即使不會出兵協防台灣,也決不會坐視中共侵台。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,中共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方面都要考慮美國的反應,中共對美國的顧忌正是台灣重要的籌碼。

其實,單是中共對台灣採取強硬立場,便會使台灣人遠離中國,更何況是對台動武?!即使中共能以飛彈摧毀台灣各縣市,徹底破壞台灣經濟,牠亦沒有把握征服全台灣的土地,甚至是台灣人的民心,畢竟台灣的民主化和本土化早已植根台灣人心深處,大家絕對不會接受中共的專制統治。考慮到侵台的困難與代價,只要台灣政府不宣布台獨,中共便沒有對台動武的理由和必要。事實上,即使民進黨先後兩次上台,都沒有宣布台灣獨立,因為稍有政治智慧都知道,台獨只能做而不能說;在此情況下,中共只能嘗試透過經濟力量,去改變台灣的政治,以及台灣社會在民主、自由、人權、身分認同等方面的核心價值。總之,至少在可見的將來,中共要對台動武,既沒有經濟、政治上的條件,也沒有軍事上的把握;中共絕不可能輕啟戰端,對此實在不必過慮。

台灣的生活美好?


當然,有人會質疑,即使中共在可見的將來不會對台動武,難道台灣的生活就一片美好?誠然,台灣也有她的不完美,台灣的颱風、地震頻繁,土壤液化問題更讓民眾人心惶惶。天災難免,人禍更是無奈;政治惡鬥、齷齪政客、黑箱協商、恐龍法官、經濟不景、財政失衡、年金困境、政府部門各自為政、政策向財團傾斜、貧富懸殊嚴重、居住正義失衡、土地正義難以伸張、黑心食品、22K等,這一切讓部分台灣人視台灣為「鬼島」。然而,台灣的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,仍然予人改變和進步的希望。

首先,在民主制度下,政治人物必須回應民眾的訴求。例如:屢遭詬病的立院黑箱協商,自新一屆立法院已開始進行改革,使立法院的運作變得公開透明;蔡英文總統、行政院、立法院更以「轉型正義」作為重要工作,以改正過去的錯誤,並對積存的陋規清理爬梳。此外,政府更要具備為民公僕的自覺,謹記為民服務的精神。例如:台灣雖然跟中國一樣出現「黑心食品」問題,至少台灣政府會積極追究責任,警惕後人不要再犯,而不會像中共那樣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,令中國人連自己國家出產的奶粉也不敢飲用。

當然,民主並非萬能,官商勾結、貧富懸殊等問題更不會自動消失。但民主進程會使台灣的公民社會日漸成熟,令人熱衷於社會議題,並就各種社會及政治議題進行抗爭。例如:大埔事件、洪仲丘事件、太陽花運動、反課綱、滅頂行動等,這些公民運動反映出台灣民眾普遍願意承擔再造社會公義的責任。在選舉上,不少民眾逐漸擺脫製造對立和操弄激情的政客,在投票時能保持理智,展現出民主素養。政壇上,「時代力量」等第三勢力正在萌芽,逐漸擺脫過去的藍綠政治惡鬥。凡此種種,都是台灣得以進步的力量,這也是台灣即使不完美,卻仍然予人希望的原因。

台灣教育盡善盡美?


香港的教育政策只知量化計算,考試制度蹂躪孩子,令人窒息;難道台灣的教育就沒有這些弊病嗎?誠然,台灣的主流教育經常為人詬病,學業以考試為目的,教師以分數量化學生的表現。即使經歷多次教育改革,無奈人心不改,一般學生依然面對無盡的背誦、補習和考試,他們始終難以擺脫傳統的「填鴨式」教學模式和「升學至上」的主流價值。然而,台灣是一個教育多元化的國家,除了「填鴨式」的主流教育,台灣還有森林小學、華德福學校、蒙特梭利學校、IB、「親子共學團」等多元教育型態,其體制外的教育發展遠較香港成熟。事實上,在2014年11月,台灣即實施《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》、《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》和《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》,簡稱「實驗教育三法」,以鼓勵教育創新,並保障學生的學習權益,使家長可以脫離主流教育,在體制外選擇更合適的教育,讓孩子多元學習。

我計劃為兒子選擇的華德福教育,即屬於台灣近年新興的體制外教育之一。華德福教育源自德國,它主張慢學、開放式教育、不強調競爭,重視節奏與次序,透過「節奏與重複」讓孩子建立生命韻律感,並著重藝術陶冶。華德福教育大致以七年為一個發展階段,針對不同發展階段,施行合適的身、心、靈教育課程,鼓勵孩子探索自己的天賦。

具體而言,華德福在幼兒園階段著重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樂觀個性,基於此時的孩子靠感官學習,故提供利於創新的玩耍環境,這階段的學生不看書、不寫字,在玩樂中學習,以開啟他們的想像力;並鼓勵親近自然,重視四季節令。在小學階段著重培養孩子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,並透過藝術、肢體活動,讓他們逐漸認識世界、累積內在的感覺經驗,建立豐富而有美感的世界觀。在中學階段著重發展孩子精細的觀察力和批判性思維,並透過大量的現象觀察與討論,養成自律與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可見,華德福教育放慢孩子的學習步伐,集中培養個人的意志力、感情、思考力;待他們擁有強壯的身體、豐富的體驗和感受、增強了理解能力後,才學習文化知識。讓孩子由贏在起跑線轉往身、心、靈的全方位發展,避免他們身心發展不衡,至少不會為學業壓力而輕生。事實上,我曾接觸過的台灣華德福學生,他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,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有明確的人生方向;這些特質,都是豐盛美滿人生的必備條件。

由於台灣是華德福教育發展最為成熟的華人地區,在宜蘭更設有幼兒園至高中的華德福教育,在學制銜接上較為完善。為了讓兒子接受華德福教育,移居台灣成為我們的必然之選。



總之,台灣所展現出的希望,使這遍土地即使不盡完美,卻依然讓人看到前景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,台灣有一首民歌《美麗島》,其詞曲雖然沒有政治意涵,卻受《美麗島雜誌》和隨後的政治抗爭所累而成為禁歌,直至八十年代末這首歌才得以「解禁」。以下節錄其中一段:

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
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
我們這裏有勇敢的人民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
我們這裏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

這首歌除頌讚台灣這片土地外,更展現出台灣人移民拓墾、創造奇跡的勇氣,這種精神值得我輩遷台港人所銘記,但願大家都能在美麗島上締造屬於自己的奇跡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們搬新家了,要參考文章或查詢移居台灣的問題,請稍移玉步啊!

「親子.生活.去台灣」FB專頁(←請幫忙按like,謝謝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njoytwlife

「親子.生活.去台灣」(←新文章都放在這裡啊!)
https://www.enjoytw.com/

再一次感謝各位的支持!謝謝!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